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竹叶

一个个,影重重,竹竿拔节透碧丛。 滴翠恰逢雷阵雨,水珠闪烁映长虹。 —《捣练子》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喜欢文学,尤其诗词。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,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,甘肃省诗词学会理事,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陇风诗书画社社员。1974年习作诗词,1989年发表处女作,并经常深入生活,观察生活,撷取生活中的动人春色和精彩的瞬间。以真为生命,以善为灵魂 ,以美为本质,言志、言爱、言情,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描绘七彩的人生。曾在《中华诗词年鉴》等书刊上发表诗词作品1200多首,并有部分作品在各种诗词大赛中获得特等奖、金奖、银奖、荣誉奖、佳作奖及优秀奖。合著出版诗集《四家诗》《四家吟》《四家韵》《四家赋》。

仁义巷的故事  

2014-05-05 08:56:45|  分类: 诗话词话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
 
 
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
 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诗话词话之四十五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仁义巷的故事

 

 在甘肃临夏有个闻名西北的仁义巷,各民族人民传说了五百多年,至今还津津乐道。明朝时王竑(宪宗时任兵部尚书,后人敬称王尚书)在京城做官,河州老家的邻居修建房屋,多占了尚书家的一墙之地。尚书家里的人多次和邻居交涉,毫无结果,状告到当时的衙门,知府大人因公务繁忙,也没有及时判案。尚书的家人认为邻居的抢占行为如果不制止,就会被人们看笑话,影响王尚书及家人的面子。为此,家人送信到京城,想借助王竑的权势来干扰此事,请求王尚书设法要回多占的地方。

 王尚书接到家信后,稍微思谋了一会,就提笔给家里人写了一首诗:

“千里捎书为一墙,让他五尺又何妨。

   万里长城今犹在,不见当年秦始皇。”

 家里人接到回信,受到很大的教育,他们按诗中的意思,把自家的墙基后退了五尺。邻居也颇受感动:“我多占了尚书家的地,他们官大势大,反倒给我让出了五尺之地,人家尚书家宽宏大量,我也应该仿效学习。”邻居也悄悄的后退了五尺。结果出现了一个宽一丈的巷道,人们俗称“一丈巷”或“大巷道”,此巷也成了村里的交通便道。后来,人们在赞美王尚书博大胸怀和仁义礼让的诗文时,也就把“一丈巷”美称为“仁义巷”了。

 


    

 

 

  

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

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紫嫣模版   谢谢光临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80)| 评论(11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